孔府春联中的变与不变
当记者在山东曲阜的孔子博物馆见到孔祥胜时,他正在一张古拙的长桌前挥毫泼墨。银钩铁画之中,一副副春联苍劲有力,尽显“全国第一家”风仪。
谈起春联中的典故,这位孔子75代后嗣翻开了话匣子:“‘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品德圣人家’这副对联的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下联中的‘章’字下面的一竖一向通到上面,意为‘富有无头,文章通天’。”孔府大门上的春联,是赞颂孔子功劳的经典描绘。
孔祥胜对记者说,孔府春联考究字体正经,词句高雅。孔府春联共有50余副,尺幅比民间的大,根据清乾隆二十四年间的春联蓝本书写,尺度及粘贴方位都有着严厉规则,并且有严厉的方法和固定的文辞。
孔祥胜对内容和写作方法早已纯熟于心。“许多时分,我都不必再对照春联蓝本,直接就可以着笔。”不变的纸张,不变的字样,从春联来看,孔子故乡新年的韶光似乎凝结了一般。
“尽管每年春联不变,但人们对待春联的情绪一向在变。”孔祥胜说,书写粘贴春联活动的受注重度渐渐的升高,现在渐渐的变成了孔府过大年不可或缺的项目。老百姓对民间传统文明益发注重,纷繁在新年期间来到孔府,与孔子“跨过时空”一起过节。
民间传统文明给孔子故乡带来的改动不止于此。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依托“三孔”的政德教育逐步推广……“对儒家民间传统文明的注重和学习,终究都会反映在老百姓脸上,老百姓的精神风貌正在改动。”孔祥胜说。
2月9日,阴历腊月二十八,伴随着动听的古乐,孔府大门慢慢翻开。福、禄、寿“三星”从大门中踱步而出。“福星”手持绿色如意向游客传递福分,“寿星”手捧寿桃为人们送去健康祝愿,“财神”翻开手中的“金元宝”,向游客抛糖块,孔府年味渐浓。
记者在现场看到,孔子76代孙孔令绍及其儿孙接过孔府春联,现场演示粘贴程序。“清朝中期,我的高祖孔宪珍亲拟家训,首要杰出忠厚、节俭等。在新形势下,我拟定了新家训,首要杰出忠厚传家、文明传承、修养正气、遵纪守法等。”孔令绍娓娓道来。
曲阜市民王春媛一家三口每年都来孔府观看贴春联的活动,本年也不破例。“有春联就有年味,贴了春联,才算是过了年。”王春媛说,女儿6岁,本年已是第三年带她来孔府“看热烈”。一到春节,王春媛都要教女儿读春联、学春联,女儿也从牙牙学语到现在能流利念出儒香字句,文明传统在年节热烈的气氛中天然传承。
“时移世易,很多东西都在变,但我国民众对传统文明的执着、赏识和神往一直未变。”孔祥胜说。(参加采写: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