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ixFX 格伦外汇|“人情社交”下的实业融资现况及出路
6月24日,央行宣布了今年第二次定向降准,于7月5日实施。这次的定向降准的最大的目的以及降准的目的分明确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全解决问题的做法。毕竟再如何通过降准减少资金成本,资金成本也不可能为零。阻挡银行接手小微金业务的实际原因其实是项目的风险溢价。在我们的祖国当前的经济体系和经济环境下,银行有更多的选择。毕竟地方政府背书的平台债券以及地方债在银行风控的眼中基本上等于无风险业务。本阶段的地方债违约潮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给银行的风控们敲响警钟。虽然,国务院、金融办近期慢慢的开始严控各级政府的背书行为,但是想要打破刚兑问题一定不是短期能完成,毕竟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交”的社会经济体系。但好在国家慢慢的开始着手管控,多多少少能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存在融资、资金问题的企业不仅仅限于小微企业,除去在风口中起飞的各类热点科技公司,中国传统的实体企业融资也存在极其严峻的问题。
相信很多读者都听到过实体企业的老板曾说:现在中国实体企业太难“做”了,利润薄不说,每个季度的尾巴都要需要“求神拜佛”的去找钱。不然资金链一断,后续的款项跟不上,整个企业都会垮;每到年关就更加不用说,每天都在财务账单的红白数字上度过。很多人把问题归结于互联网对于实体的冲击,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规律的淘汰。这样说太过于片面,毕竟“实体”是一种产业形态的总称。
项目工程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利润巨大“皇亲国戚”遍地走的行业,没有深厚的政府资源很难拿到项目,更不用说在行业中生存下来。单单在道路修建上就有“金洞银桥”一说。这类说法有没问题?如果放在10年前,没问题。在10年前,如果建筑工程的利润在25%-30%左右算一般,园林绿化工程40%的利润算是正常,市政设施建设工程40%-50%的利润是标准的收益,路桥工程的利润更高,好的项目能达到50%以上。
在如此高额的利润之下,投资方大把的有。大投资方的普遍形态就是:恨这门槛不够高,竞争对手太多,直接引发的结果就是融资成本低,项目在手,金银我有。再加上央行放水,单是项目贷款的放款额度往往就能解决大多数的融资问题。项目初期可完全用项目作为抵押物去寻找银行合作,各个片区的大小银行行长一定会摆好茶具,扫榻相迎,而且一定是好茶。此时的资金链完全不是问题,至于如何去拿项目,因当时国家对于工程基建的政策比较宽松,在项目用料以及交工收验问题上也有很多空间可以操作,所以项目工期和运作上都有很多余地可以灵活的执行,还是那句话,中国是“人情社交”。
但是在10年之后,也就是近几年,工程建设项目的利润急剧缩小,当年的利润不复存在,能有5%-10%的项目已能称作高利润,国家重点项目的利润可能可以超过10%,但是也多不到哪去。利润减少的原因不外乎几点:
1.政府对于包括基建在内的工程建设项目的管制开始严格,原有的可操作空间变小。
4.也是最严重的一点,包括隧道、公路、住宅、桥梁在内的高利润项目实行终生负责制度,负责验收的专家组需要对项目验收结果负责,同样负有终生责任制。
以上几点导致工程建设企业的利润急剧减少,当然,也不是不能做。现阶段,政府对于港口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土石方等项目的管控相对较少,但利润方面已经不复当年,此时的投资方也不再像10年前那样对工程建设项目趋之若鹜。
整个环境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大投资方开始议价,寻求更高的利率汇报。大投资方有更多的投资选择,大片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兴起,估值一个比一个高,可预期收益令人眼红。此时项目工程在投资方这里坐上了冷板凳,工程老板们往往开始需要拉关系,套交情才能换来一些流动资金补贴自己的项目。而银行因为正常原因不再接受完全项目抵押,在一个项目初期实施方必须出资特殊的比例的保证金,之后银行才能按照项目的收益和规模做评估之后提供项目贷款,也就是说“空手套白狼”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央行开始收紧政策,不再像之前那样好说话,同时整个银行体系出现了根源性的问题——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一系列金融机构“抢”走了银行的大量存款储备,这导致银行的存款数额降到了近年的最低点。这类数据很容易查到,我们直接说重点,银行本身没有放款的额度了。每到季度末或者年尾,各个银行的行长一样会摆好茶具,泡上比之前更好的茶叶请求工程企业的老板帮助解决银行存款业绩问题,而作为工程企业的老板为了以后的项目贷款帮还是不帮?往往老板们的做法是勒紧腰带,东拼西凑递上存款。还是那句话,中国是“人情社交”。不但没有办法解决自身的项目资金需求,还需替银行还这笔“人情债”,此时,工程建设行业的通病被放大,那就是项目周期很长,企业方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支撑项目,更致命的是,高利润的项目往往都有政府的身影,但是政府常常因为客观原因无法按期付款,总是需要一部分时间作为缓冲,这对于此时的项目工程企业而言就更艰难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实体企业的利润是大问题,但是不是致命的问题。实体的利润低但是还能够支撑存活,真正致命的问题是实体企业缺少合适的融资渠道。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二季度例会字里行间传达出来对于实业工程企业融资问题的信息重点如下:
会议指出要继续重视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加强形势预判和前瞻性预调微调。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引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报告)
主要的内容还是指出对于余额宝,微信零钱通等第三方平台的调控措施以及对国内去杠杆力度和贸易依存问题的报告,但是措辞上对货币松紧问题上略有松口,在6月24日敲定的定向降准上可以提现。不过要覆盖到所有实业企业则还需要更加多的政策倾斜和操作时间,并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现实情况是很多实业在巨大的金钱上的压力下走上了P2P自融,私募基金自融的歪路。其中,p2p自融行为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十二条禁止行为”的首条行为被列出;而私募基金自融行为虽然在法律上没有强制规定,但是因为基金管理人和融资方存在关联或者控制关系,很难保证基金尽职调查、担保措施的独立性和充分性,且若基金管理方不能够做到独立,则必然存在利益输送等道德风险,很难做到对投资人勤勉尽责,容易违反其他相关法律。这个现象虽然不提倡,但是能看出实体企业在现阶段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P2P我们不谈,但求助于私募基金的方式(非自融)融资并不失为一条出路。很多实体企业依然有良好的资产状态和盈利能力,只是缺少支撑企业度过泥泞的流动资金。我们依然用前文的例子来举例,很多的项目工程企业有着良好的勘探,施工团队以及优质的工程设备;还可以通过已有的政府资源寻找到优质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若能够与正规的私募机构合作,在风险及收益能够评估的情况下,得到项目短缺的资金,那么不失为一条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的出路,至少不用像传统的工程企业一样,金钱上的压力完全依赖于银行,每当银行拮据的时候企业本身也朝不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