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心9月底先期开放539平方公里 相当于18个颐和园
8月1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召开了城市绿心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今年9月底,城市绿心将先期向市民开放5.39平方公里,相当于1.8个颐和园大小。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介绍,城市绿心项目命名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来突出项目绿色生态核心、文化核心和活力核心内涵。城市绿心的形象标识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发展理念。主要组成元素使用了表示“人”的抽象形“五角星”,以及城市绿心最具代表性的“星型园路环”形态。
据悉,目前,城市绿心建设、运营、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开园后,城市绿心将“无围墙”24小时向公众开放。
“城市绿心”位于通州大运河南岸,西边以东六环为界,南至京塘公路,总规划面积 11.2 平方公里(包括六环路景观带及大运河景观带局部区域)。
城市绿心工程建设于2018年12月真正开始启动开工,今年2月10日,项目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顺利复工。目前,城市绿心建设、运营、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其中本次开园包括星型园路、运河故道、雨洪区等核心景观区、战略留白区共5.39平方公里,以及玉带河支沟部分区域,可提供必备的基础服务设施,满足游园服务需求。”北投集团副总经理兰慧宾介绍,本次开园面积5.39平方公里。
目前开园区域绿化种植工作全部完成,新增绿化面积10300亩,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地被114种,正在进行局部形象提升;园区一二三四级园路正在进行面层铺摊等收尾工作,计划9月中旬全部完成;庭院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局部细节刻画;配套设施,包括园区配套木屋(小卖、厕所、自行车驿站等)、标牌标识、座椅、路灯及交通设施等建设安装将于8月底前完成。
此外,园区6条市政道路预计9月底前全部完工,8月中旬将完成全部设备基础及管线月底具备供电功能。在市政中水设施工程方面,碧水厂中水调蓄池及管线月开工,目前正在进行设施安装及管线月底完工,具备供给中水条件。
配套建筑工程共涉及7处新建建筑及5处保留建筑。目前新建建筑正在进行装饰装修,9月上旬完成装修及机电工程;保留建筑正在开展结构加固改造及外幕墙施工,9月底外檐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为开放式无围墙设计、24小时对外开放,6条市政路穿行通过,对安全管理工作要求更高。
对此,兰慧宾介绍,公司构建安全管理保障体系,集“物防、人防、技防”于一体,建立周密的安全保障及应急保障措施机制,并通过智慧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游览环境和体验。
在游客服务方面,开园时5处游客服务中心及3处游客驿站同步开放,为游客提供问询导览、广播讲解、失物招领、走失寻人、接诉即办等服务。同时,通过智慧化手段构建以游客为中心的全方位、全流程便民服务体系,提升游园体验。
比如通过绿心智慧平台实现游园地图下载、信息查询、智能停车、紧急求助等;停车配套。开园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地面停车场共14处,可提供车位4992个,并配套少数的新能源充电桩。根据前期调研预判,基本能够很好的满足游客停车需求。
商业配套上,园区规划配套商业面积约8030平方米,其中一期开业面积约2062平方米,主要为休闲餐饮、休闲零售、商亭小卖等,基本满足开园时游客需求。开园时还将开放南区综合运动休闲场地、北区综合运动休闲场地、全民健身场地、儿童活动场地等33片;南区体育服务中心同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冰雪嘉年华、水上运动中心、休闲垂钓乐园等户外体育项目开园后逐步实施。
提供观光游览车20辆,设观光游览站点17处;陆续投放观光自行车200辆,设自助租赁站点22处,并设计若干观光旅游线路。
“城市绿心以‘千年惠林’为主题,打造东方智慧的特色文化名片,设计秉承中国古典园林旷如与奥如的设计理念,运用‘近自然、留弹性、活文化’的设计手法,打造‘一核、两环、三带、五片区’规划结构。 ”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介绍。
为营造近自然的城市森林,城市绿心依托原有大树打造林荫下的景观,在为市民提供舒适游赏空间的同时,保留了场地的记忆。
同时,结合东方化工厂的棕地修复打造生态保育核。核外通过设置植草沟和灌木丛,形成生态缓冲带;核内通过保留自然植被、植物播种、种植混交林、异龄林等多种方式,构建不一样植物群落,用生态的方法实施生态修复,营造多样动物栖息生境。
绿心内的微丘绿脉地形,也能综合消纳场地内的建筑垃圾,通过景观小品、铺装、挡墙制作等,打造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典范。
高大伟表示,打造四季森林景观是园林景观亮点。以多季相森林骨架为背景,24节气林窗围绕生态保育核依次展开,与时令节律呼应。建设绿色休闲空间。长5.5公里的动感活力环路沿线株高大彩色叶乔木,秋天将形成金色星型景观大道。环路由8米宽的骑行道和3米宽的漫步道构成,能够很好的满足市民跑步、骑行、健身需求。
此外,城市绿心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新建和改建建筑衔接传承。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越谈到,城市绿心配套建筑共涉及5处保留建筑改造和7处新建建筑。在延续历史和减少相关成本的考量下,保留建筑最大化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维持指标基本不变,深入挖掘原有场地记忆,高效利用建筑空间特征,并置入新功能、新元素,使区域焕发新生。新建建筑呼应绿心整体规划理念,采用新中式风格,将建筑融入绿心大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