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故事会】钢铁巨龙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发布时间: 2023-11-09 21:38:37 作者:杏彩体育注册时间

  广袤无垠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黄沙漫漫。这里一年有150多天狂风肆虐,绝大多数地段没有水、没有电、没信号、没有道路。中铁二十一局和若铁路S5标项目的几千名建设者已经在这片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奋战了一年有余,他们在生命禁区中,开辟出决战大漠戈壁、争创优质工程的战场。

  新建和田至若羌铁路全长825.476公里,起自喀和铁路和田站,终达库格铁路若羌站。线路建成后,南疆塔里木盆地铁路网将形成一条闭合的环形线,对改善地方运输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铁二十一局承建的S5标段全长136.93公里,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线路经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为早日将和若铁路修建好,全体参建人员一上场就掀起施工大干的热潮。

  进场就是大干。中标伊始,项目领导班子就带领精干小分队昼夜兼程赶到且末县城,兵分两路,一路与建筑设计企业、地方政府对接工作,迅速打开局面。一路协调项目部和工区驻地选点建站,编制实施工程的方案。他们白天跑现场勘查,晚上研究设计图纸,提前谋划布局,短短十几天,各项前期工作便准备就绪。

  时间就是效益。28天,精测队完成标段内全线的控制桩平面及高程复测工作。1个月,一号拌和站和中心试验室完成建设,第一家通过业主单位标准化验收。2个月,项目部完成红线处,滴灌迁改44处。在2019年11月份乌鲁木齐铁路局标准化绩效考评检查中,项目部综合成绩和半年信用评估分数全部位列全线第一。

  工期就是目标。正式开工后,项目部立刻开展“百日大干”劳动竞赛,先后调集了1300余人、520余台设备车辆投入施工大会战中。为充分的利用时间,施工现场两班倒,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24小时人停机械不停,昼夜施工,抢抓进度。全线采用平行作业,多点开花的方法,创下响当当的“和若速度”,受到业主单位的通报表扬。

  和若铁路不仅要修的快,更要修的好。早在上场之初,项目就明确“高标准、严要求、铸精品、争第一”的目标,他们把工夫下在“精耕”现场上,狠抓标准化管理,引来全线各参建单位观摩车尔臣G315国道大桥安全文明工地。不仅实现工程质量的“零缺陷”,也打造出了中铁二十一局标准化管理的“金色名片”。

  安全规范“亮”起来。“宁要安全的效益,不要带血的利润”这是项目根植于每一为参建人员心中的理念,每月开展安全质量大检查,每季度举办安全生产应知应会考试,对发现的问题有通报、有整改、有复查,形成闭环。截止今年6月,已累计举办安全宣讲42次,排查现场安全风险隐患153处,安全事故救援演练5次。在项目部的大力管控下,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

  原材检测“严”起来。抓质量就要从抓原材检测做起,从开工至今,项目严格执行原材料自检及委外检测控制,原材共自检4234批次,地基承载能力检验测试6913个点,混凝土抗压试件强度检验测试3266组,确保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以首件路基,首件涵洞的各项指标作为全线的技术标准,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严控成本“细”起来。项目部从工、料、机下手,牢牢抓住成本控制这个“牛鼻子”,取得较好的效益。“择优选用,严管善待”劳务队,严控物资材料费用。优化原材料,针对试验配合比设计进行细化,为项目节约成本。

  百里长廊“绿”起来。为把百里绿色长廊打造成和若铁路一道靓丽的风景,项目部采用高立式沙障、主管道和支管道铺设、芦苇方格施工、滴灌毛管、乔木种植等平行交叉施工的方法,集中人力物力,按期做好巡查浇灌工作,确保栽种的乔木全部成活。

  项目部积极地推进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全线首次采用路基智能填筑、i8项目业务集成系统、装配式墩台施工等新技术、新工艺,以科学技术手段助力工程建设安全、优质、高效。

  路基智能填筑完成首秀。在和若铁路S5标段且末站施工现场,无人装载机、平地机、振动碾等机械在遥控指挥下,完成填料运输、自动精平控制、无人驾驶碾压和边坡整形等施工,实现了路基压实质量连续检测,形成了数字化、智能化的铁路路基填筑新技术。该项智能填筑技术,通过施工参数设定和智能化监控,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常规施工中过压和欠压的现象发生,保证了机械合理作业,减少了成本,增强了安全性,大幅度提高了工效。

  业务集成系统优势凸显。项目部在施工数据管理方面率先使用i8项目业务集成系统,促进了项目成本控制和物资材料管理智能化、集约化。对i8系统在其他项目的推广使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新式涵洞工法率先亮相。项目部科研小组与铁一院、兰州交通大学联合攻关,将传统的涵洞工程八字翼墙优化为基础+边墙分离装配式一字型翼墙,大幅度的提升了翼墙的施工效率,在提升项目部整体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激发了一线技术人员参与科研的兴趣。

  在2019年11月26日乌鲁木齐铁路局信用评估考察中,项目部铁路管理系统施工日志填写率和审核率达到了100%,得到标准化检查组的认可和好评,取得和若铁路全线第一的好成绩。

  面对大漠戈壁恶劣的施工环境,项目党工委坚决要求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员一道坚守岗位、大干快上,为推进和若铁路建设贡献力量。

  班子“火车头”领好路。项目党工委把班子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班子成员各负其责、身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始终做到队伍不散、战斗力不减、标准不降,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

  施工“拦路虎”不畏惧。车尔臣河特大桥全长3367米,是重点控制性工程,河道内总计130根桩基,施工钻孔十分艰难。为解决这一“拦路虎”,项目采用“高平台、大泥浆、深护筒、投黏土”等综合措施,有很大效果预防了塌孔、断桩,大幅度的提升了河道内钻孔桩施工效率,保证了成桩率和桥梁施工总体进度。

  沙海“陆战队”显身手。面对艰难的测量任务,精测队队员们从不曾退缩,队伍里的党员、团员冲锋在前,带领技术员们肩扛仪器,背着干粮和水,快速向沙漠挺进。浩瀚沙海,地表温度高达45摄氏度,强烈的紫外线灼得皮肤生疼,风沙不时吹进头发,灌入耳朵。他们只能全副武装,戴着草帽、口罩、飞巾和防风沙眼镜,穿好外套。汗水浸透了队员们的衣服,片刻又被风吹干,混着泥沙变成坚硬的“铠甲”,他们脸上时常挂着一层白色的碱盐。在沼泽芦苇荡,锋利的芦苇叶划破他们黝黑的脸庞上,汗水一浸刺的生疼,芦苇丛中密密麻麻的蚊虫不断袭扰,有的队员被坚硬的芦苇茬扎伤脚,有的队员一脚陷进沼泽半条腿,费很大劲才能拔出来。但重重困难不曾将他们吓退,队员们凭着坚强、乐观的精神,圆满完成了测量工作。

  项目部积极践行国企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与担当,因地制宜,精准帮扶,从建设美丽乡村、帮扶贫困户就业、推进便民服务等方面入手,多渠道、多层次的“点对点”帮扶少数民族群众,收到良好效果,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少数民族群众的赞扬和支持。

  乡村面貌“靓”了,花园庭院有了。项目部派出扶贫工作队,为巴什拉依喀村新建给排水工程,帮448户村民修建水冲式厕所,集中化粪池,解决乡村旱厕环境卫生差的难题。为每家每户搭设葡萄架凉棚,规划修缮庭院,使庭院“种植、生活、畜牧”三区分离,从源头上改善乡村卫生环境。获得了新疆和田地区行署、乌鲁木齐铁路局颁发的“履行国企责任 助力脱贫攻坚”荣誉奖杯。

  老乡腰包“鼓”了,如孜大叔笑了。未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项目部主动联系离施工地较近的当地政府,精准对接村里300余户贫困家庭,组织他们参加防风沙工程项目施工,提供一日三餐,来回接送,解决了就业难题。且末县阿羌镇的村民如孜·艾萨摸着鼓鼓的腰包,开心的说道:“我去年在铁路上干了两个月活,就挣了一万两千块钱!”

  便民服务“火”了,群众心里暖了。项目部帮村里修建了村委会办公楼,新建了村民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安装了监控设备,绿化村子环境。还帮助且末县菜队村贫困户修建红枣晾晒场地,帮他们购买了10吨有机化肥改善农田土壤,定点购买贫困户的瓜果蔬菜,解决滞销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