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华文明 感受寻根文化之旅

发布时间: 2024-01-01 05:43:28 作者:苗木防寒

  日前,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在山东临沂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作家踏上文化之旅。作家们前往山东济宁曲阜,寻访孔子故里、尼山圣境,走近中华文明,感受文脉传承。

  齐鲁大地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作家们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立足广袤大地,从历史、时代、人民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优秀文学作品回馈时代和人民。

  骄阳似火,穿过参天的古柏与林立的碑刻,经过各地来此研学的大小队伍,作家们一路寻访孔庙及孔府,拜谒先哲,汲取文化力量。孔庙是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建筑群,以“建筑时间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著称于世,庙内珍藏历代碑刻1000余通;孔府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衙宅合一”的典型。

  “作为一个从中文系毕业的人,到孔庙拜孔是一定要做的事。”作家范稳从云南而来,他感慨道,这是自己与曲阜孔庙的又一次相遇,距离第一次相遇已有三十余年。他表示,近年来阅读与学习的重点逐渐从民族文化向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与经典著作回归,文学创作也从中受益颇多。范稳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青云梯》,故事发生地选在云南滇南。他介绍,与滇西不同,滇南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大量汉族人迁徙而来,于是这里也崇文兴教,修建孔庙。云南建水文庙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每逢春季秋季,还有专门的祭孔仪式。“边陲之地与中原地带一样,有着同样的根底与文化信仰,其中生动展现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很让人动容。”“这次来到曲阜孔庙,可以说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作为作家,有责任将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因子融入作品的故事与人物塑造之中。”

  北距孔庙4公里处是孔子博物馆。孔子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源于孔府旧藏,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套),闻名于世的藏品包括“商周十供”、战国黄玉马、三圣像以及明代以来的30万件孔子世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古籍图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等。作家们重点参观了《大哉孔子》和《孔府旧藏文物珍品展》的基本陈列展览,并认真听取讲解。《大哉孔子》集中展示了“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等五个部分。《孔府旧藏文物珍品展》主要展出了孔府旧藏祭祀礼乐器、孔府私家文书档案以及传世明清服饰等,集中展示千年孔府的历史传承。此外,在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礼乐文明中心副秘书长房伟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为作家们作专题讲座,系统阐述了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发展规律和现代价值,并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入分析。

  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市东南25公里,集文化体验、修学启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教育培等功能于一体。作家们在孔子像、大学堂等地参观考察,为寻访孔子故里、走进中华文明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作家薛喜君表示:“这次活动给我的震撼很大,作为写作者,要将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与写作结合起来,写出有力度又有生命力的作品。”

  看古建古籍文物,听先贤哲思精髓。作家张者结合这两日的考察参观活动,对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他表示,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厚重的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作为支撑,将是无根的浮萍”,只关注内心情感与一己悲欢的作品,很难成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学经典,要将“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作为作家小说创作的源泉与基础”,从而创作出思想精深、文笔精湛、内容精良的文学力作。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学习孔子的过程中成长,学习着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人,如何构建、遵守社会的秩序。”作家马慧娟表示,在做好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挖掘、阐发、传承的同时,还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写作者,通过创作汲取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优秀文学作品,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